您当前位置: 胡伯昌:支持社会企业,帮助弱势群体
胡伯昌:支持社会企业,帮助弱势群体
我去年回香港工作后, 有机会认识一群’知识型义工’ 他们都是跨国企业的高管, 现任或前任的高官, 律师, 医生, 广告界强人, 投资银行家, 大学教授, 大集团的’接班人’等等, 他们在自己的行业中都是响当当的成功专业人士, 但是, 他们没有单留在自己的圈子里享受人生, 反而, 愿意在工余时间, 利用他们的营商经验, 专业知识, 和业务上的人脉, 来帮助一些社会企业, 创造就业机会给一些弱势群体. 古语名言说, ‘受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他们就是希望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 可以帮助这些社会企业改善营运, 转亏为营, 从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给弱势群体. 让他们可以自立更生, 建立自信, 融入社会.下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良心包租公- 要有光地产有限公司
 
余偉業(Ricky)退下直銷公司總經理一職,單人匹馬涉足扶貧領域,沒有資源,茫無頭緒,卻有一份對貧窮人居住问题的負擔. 
 
  基層住屋問題是近年的社會議題,也是Ricky多年來縈迴心頭的負擔。他自言父母是戰後新移民,抵港後落腳深水埗天台屋。到後來排隊上到公屋,讓他深深體會到住屋對一個家庭的影響,畢竟劏房不只單位狹窄、衞生環境差,「他們沒有安全感,擔心隨時被業主趕走或加租,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好難有心力為將來打算,過得一日得一日;另一方面,我偶然會聽到身邊有業主,願意低價出租單位予有需要的人,但通常受制於二人本身認識。」其實社會上有供有求,卻沒有配對平台。如此空隙,造就了「光房計劃」的出現。
 
   計劃經過好一段時間的醞釀,期間Ricky報考地產代理牌照,跟經紀朋友看房子,學習行業的基本知識,了解業主的考慮;他又往不同的社企場合跑,擴闊人脈,收集意見。他與社會創投基金一拍即合,計劃書不斷修正完善,最終於二○一○年成立「要有光(社會地產)有限公司」,並找到業主願意租出第一個單位。首批單親家庭於二○一二年九月入伙,租金按各人情況釐定,全部公開透明,收取的租金扣除「要有光」的行政開支,全數成為業主的租金收入。
 
   計劃開展以來,並沒出現過欠租情況,租戶之間也相處融洽,「我們見到個別家庭的自信心提升,無論身心、體重、笑容,甚至出去工作或學習的意向,都有明顯改變。」計劃初步成功,「要有光」遂在二○一三年二月召開記者招待會,翌日報道一出,早上九點已經有人來電,查詢如何成為光房業主,「我們第七間光房即將入伙,短短幾個月有這樣的回應,證明香港很多有心人。」
 
  業主積極回應,Ricky認為是業主有心幫人在先,「光房計劃」不過切合到業主獨特的需要,讓行善變得簡單,也有保障,「我們的計劃一條龍包辦,業主無論法律上或道義上也沒有責任,業主不用捐錢,反而有租金收入。」這些業主有心,也精明,他們參與計劃前,會先了解整個計劃的細節及潛在風險。「光房計劃」也會安排業主探望租客,讓雙方見面傾談,業主見到活生生的受助者,因著這個計劃得到切實的幫助,如今已經有光房業主答應出租第二個物業.
 
  「要有光」不只是單純一個低價出租單位的二房東,更關心租戶身心需要,透過提供安穩的居住環境,讓受助者放鬆心情,實現自我。當貧窮者從缺乏及恐懼中釋放出來,他便可活出他的潛力,甚至倒過來幫人。
 
  單親母親阿琼是第一批光房租戶,自丈夫過身後寄居親戚家,聽盡冷言冷語,洗澡也得走到樓下公廁。長期受壓,自信心當然低落。Ricky沒有強迫她找工作,但邀請她到禧福協會幫忙包米給露宿者。過程中她得到義工讚賞,升職負責執貨架,慢慢建立信心。現在的她在同根社當義工,幫助新來港婦女爭取權益,「不足一年,她由一個不懂事的師奶,到現在跟隨同根社楊媚與局長開會……每個人走的路也不一樣,如果她適合做這類工作,我非常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