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谢克人:从一个穷困大学生的遭遇到回报社会
谢克人:从一个穷困大学生的遭遇到回报社会
不久前,我偶然打开电视,东方卫视正在播放9月23日的“东方直播室”节目 – 寒门学子的入学梦。主角一方是一位极需要资助的大学生,叫王松岩。出身农村的他高分考上了吉林大学,但父亲可能是因为逃避对他读大学的负担而突然不辞而别,母亲长期患病而需要贴身照顾,他本身健康也有问题。要是再找不到他的父亲,他的考虑是放弃上大学而留在家照顾母亲。节目有专家嘉宾提供辅导意见,另外还邀请了多位相关人士和现场观众发言,节目在主持人引导下,各人对他的情况各抒己见。我在看的过程中对几环节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和感慨,这是因为“回报社会助学计划”也是帮助有困难的大学生,甚至想到现场与他们分享我们的经验。
 
节目人物中最特别的是一位在历年来曾经资助过17位穷困大学生的企业家黎女士,她是透过一位代理人发言。首先给我很大感触的是听到黎女士的代理人说她已经对资助大学生这回事萌生悔意,因为受助同学毕业后只有一位与她还有联系,其他的都音信全无。在公开讨论中,有人批评受助的大学生应该知恩图报,也有人说捐助人是不应该要求回报或者汇报的;有人说穷困学生比较自卑和缺乏自信,自尊容易受到伤害。黎女士的代理人解释说不是要求同学什么,而是为他们创造了完成大学的条件后,关心他们毕业后在做什么,希望分享他们的喜悦。
 
有一位目前被黎女士资助的同学,惊喜的来到了现场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是南开大学4 年级学生,几年下来他清楚记录总共得到了5万2千多元的资助。主持人问他将来是否愿意偿还这笔款项,他的答案是肯定的。
 
其中有一位上海大学4年级的学生也来到现场,他曾经透过一个慈善基金得到一家企业3千元的资助,帮助他度过了最艰苦的时期,他很想与资助人联系表示感谢,曾经多次写信,但没有得到回复,基于种种原因,他不便找上门去。他被选为2012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他把感恩之心体现在社会服务和去山区做支教。
 
令人欣慰的是,最后善心的黎女士还是愿意资助这位节目主角同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学校也为他安排了各种帮助,一家医院也愿意为他妈妈提供医疗上的帮助。王松岩同学决定带他妈妈一起去上大学,这件事有了一个美好的结局。
 
我看完这节目,多天后还有感觉在心头,所以想起利用我们的网站平台与大众分享我对这些问题的回应,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投入和参与“回报社会助学计划”。
 1.   “回报社会助学计划”的资助人与同学的联系是多线、多面、多层和长远的。
a)       首先是让同学与点名资助人建立直接的电邮联系,有些比较热心的资助人与受助同学经常透过电邮和电话交流,甚至有机会还会安排碰碰面。
b)       再是安排经常性在校园进行的见面会,这不单只可以让同学们和到会的资助人面对面谈论一些社会、人生问题,同学们也可以互相交流。
c)       刚建立的www.gbtc.net网站是一个很好的大众信息平台,让大家可以及时得到活动信息和资料的同时,同学和资助人也可以投稿,分享感受和心得。
d)       现在正在筹备成立的“回报社会之友”,所有在不同时期参加过回报社会助学计划的资助人和同学都是当然的成员,永远的成员,成为回报社会的生力军。

2.   “回报社会助学计划”的核心就是感恩与回报。
a)       今天是各位资助人感恩社会,组织起来,透过这特色的助学形式来回报社会。
b)       今天同学受助于“回报社会助学计划”,对受助的同学们当然有感恩回报要求,将来感恩图报的对象不是捐助人,而是社会,不只是放在心和口中,而是身体力行。

3.   参加“回报社会助学计划”的同学是被精心挑选的,而不是被怜悯。
a)       他们被选最主要的原因是将来有意愿和有能力回报社会,这计划是帮助他们度过目前的困境,将来才能在社会成功,感恩回报社会。
b)       这个计划给予同学的,更多的是尊重。同学们真正的自尊是来自他们将来的成功和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4.   “回报社会助学计划”对同学提供的金钱帮助是有限的,更宝贵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和传授书本以外的知识和经验。
a)       一年6次的见面会是主要的载体。
b)       每次的见面会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主题是根据同学们的需要而定,透过各种会议形式,导师们尽量把他们的社会和工作经验与同学们分享。
 
谨此希望,“回报社会助学计划”的概念和精神可以发扬,发展到更多的地区,帮助更多的大学生,他们毕业后成为回报社会的中坚分子,创建和谐社会!
 
有感而发,随手写来,抛砖引玉,请多多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