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李树云:青海支教的体验
李树云:青海支教的体验
转眼之间我的大三学期又要过去了,总觉得时光匆匆,但是还是不留遗憾,以前看过一篇推送,其中有一个问题,骑行西藏的意义是什么,底下的人有好多回答,其中有人说,锻炼身体,回答是回来之后身体不见健康,反而是膝盖,腰椎出现了问题。又有人说,改变自我,回答是回来之后,你还是那个你,一成不变,照样早晨很晚才起床,做事情拖拖拉拉,唯唯诺诺。还有答案说为了跟风等等,后来我也思考了一下,假如说我明天就出发,骑车去西藏,能得到什么?
最后,那个人给出了答案,是为了填补你这段生命之中的无趣,好让你在将来的某个时间回忆起来,能想起来点什么,我觉得很有意义。

在去年大二结束的那个暑假,我抱着满腔的热血,带了9个人去了青海省西宁市化隆县塔家乡的一个村子支教,在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到了那儿之后才发现,原来跟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样,没有吃的,喝的,甚至没有睡觉的地方,刚去那几天阴雨连绵,好多同学都感冒了,就在这样的条件之下,我东跑西凑,麻烦了当地村长和一位当地的同学好几次,才勉强解决了吃饭睡觉的问题。

后来我们10个人被分成了三个组,分别教不同的三个村小,其中一个在山下,一个在山上,还有一个在半山腰,我呆的那个村小在山上,里面有三张床,四个人,所以有两个女孩子挤一张床,没有人会做饭,没有人会主动刷碗,只能自己来,虽然我在家也是不进厨房,但是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于是硬着头皮做饭,刷碗,提水。

经历了20天的上课,做饭,和当地的学生玩耍的日子之后,我逃离了那个所谓的人间仙境,临走的时候,我让学生们给我们老师写信,其中有一个初中年级的女生给我写的信中说,听了我讲的语文课之后,她对语文的兴趣更加的浓厚了。我欣喜若狂。也许,在不知不觉之中,我影响了一个人,一个学生,一个含苞待放的生命,这就足够了。

我觉得支教是我人生之中的最重要的一堂课,让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承担,更学会了如何去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给这个复杂的社会注入一点清流。
开学之后,我们第二小组在进过好几次的讨论和实地考察之后,我们决定去拍一个小小的纪录片,去看一看,父母来北京打工的时候带的孩子们,他们过得怎么样。

于是我们开会,策划,跟拍,采访,用了好长时间,去了昌平好几次,终于把这个纪录片给拍出来了。在剪辑的时候,其中有一段采访,让我影响深刻,我们在采访一位打工的父亲,组员李静问他,当孩子初中回老家之后该怎么办?他回答:孩子初中上完有了一定的识世能力之后,爱干嘛干嘛。我不知道是因为面对镜头的紧张,还是本身的不在乎,让他说出来这样的话,当时我坐在电脑前面,握着鼠标,电脑程序里面的剪刀停留在那一段视频上,久久不能下手,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我那时候就想当面问问他。

后来又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位支教老师关于青海贫困地区小孩对北京充满幻想的消息,我觉得我们小组能做些什么,于是我们讨论出来一个解决办法,定期的搜集关于北京的人文历史影像资料,然后在给青海那边的支教老师定期的发送过去,让她在孩子们空闲,或者是在上课的时候给他们用教室里面的投影仪放一下。我觉得带一两个孩子来北京转转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整个学校的孩子都需要,这不现实,所以就只能给他们带过去一些影像资料,给他们带过去一个北京的梦,这个梦里面不仅有天安门故宫的金碧辉煌,也有雾霾污染的环境问题,让他们认识到不一样的北京,一个人人都向往的北京。

学期马上就要进入末尾,在未加入回馈社会之前,也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在做着自认为的公益,加入回馈社会之后,自己的身上更是深深地烙上了公益的印,这一年或多或少,都做了点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比如大蔡老师讲的领导力的那一课,我印象深刻,其中有好多真实的例子,让我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一个领袖该有的品质,该有的思维,该有的行为举止。
最后,用蔡老师课程里面的一句话总结一下这学年,人生要有的三个想——理想,幻想,梦想。我会向着这三个想一步一步的进发,不忘初心。